2024国家公务员申论:202年国考申论

在备战的号角声中,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步伐日益临近,尤其是申论科目,作为考察考生综合分析、文字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,历来备受瞩目。相较于2022年的国考申论,新一年的考试无疑将在话题深度、题型灵活度上提出更高要求,旨在选拔出更贴合时代需求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国家公职人员。本文将从命题趋势、备考策略及实战技巧三个维度,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202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。

一、洞悉命题趋势,把握时代脉搏

近年来,国考申论命题紧贴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热点,注重考察考生的政策理解力与执行力。2024年,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深入实施,预计申论题目将更加聚焦于创新驱动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建设、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。考生需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、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政策文件,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与实践路径,为答题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。

二、科学备考策略,构建知识体系

备考申论,首先要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,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案例,缺一不可。理论知识方面,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,这些理论基础是分析问题、提出对策的基石。实践案例则是将理论落地的桥梁,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,学习先进经验与教训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此外,定期模拟练习,模拟真实考试环境,不仅锻炼写作,还能在反复练习中提炼个人答题风格,确保答题既准确又高效。

三、实战技巧提升,精准命中要点

申论作答,技巧同样关键。审题要准,明确题目要求,区分是要求概括总结、分析原因还是提出对策。结构布局要清晰,通常采用“总-分-总”模式,开篇点明主旨,中间段落分点论述,结尾总结升华,确保逻辑连贯。语言表达要精炼,避免冗长啰嗦,学会用精准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子传递核心信息。论据支撑要有力,结合具体事例、数据或政策文件,增强论述的说服力。最后,时间管理不可忽视,合理分配阅读与写作时间,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。

四、强化心理调适,保持最佳状态

面对国考这样的重大考试,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的关键。考生需学会压力管理,通过适当运动、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。保持积极的心态,相信自己的努力与准备,即使遇到难题也不轻言放弃。同时,建立合理的作息习惯,保证充足的睡眠,确保考试当天精神饱满,思维敏捷。

回望2022,展望2024,国考申论之路虽充满挑战,但亦是每位追梦人心志与能力的试炼场。通过深入剖析命题趋势,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,掌握实战技巧,并辅以良好的心理调适,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这场智慧与意志的较量中脱颖而出,迈向更加辉煌的职业生涯。让我们以笔为剑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共赴这场国考盛宴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的致胜法宝是什么?

在国考申论的备考中,可以从“坚守”和“追忆”中寻找致胜的法宝。

“追忆”--材料阅读的原则。

申论是以材料为主的,一般而言在国考中申论材料的字数在6000-8000字,如果在拿到试卷之后从前到后、从头到尾都是逐字逐句,那么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,更会从心理上产生拖沓不愿意写的窘境,必然会在分数上大打折扣。所以我们需要一起“追忆”材料阅读的几大原则。

第一,首位处原则。顾名思义,首位处原则和首位句是差不太多的,就是每个材料、每个段落的首句或尾句,换句话说,就是总分或分钟结构,其他语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。

第二,关联词原则。申论中常用的关联词原则包括转折关联词、并列关联词、递进关联词、因果关联词,每一类关联词的使用都能提示答案的出现,比如转折关联词中的“但是”、“然而”等,后面基本都是答案的来源和出处。

第三,动词原则。申论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动词,那么如果我们将动词加以利用的话,就能在作文中运用,即所谓的“动宾短语”,不仅可以提升语言的质量,还能为小题答案的书写提供帮助。此外,还有一种动词是提示性动词,如“预测”、“分析”、“显示”等,后面接着的基本都是重要的信息点,也要留意。

第四,数据原则。有些申论材料中会出现各种数据,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材料,我们也是有章可循的,比如数据和首尾的搭配,那么基本上起到的就是解释说明的作用;如果出现了同类数据的比较,往往都能得到对比的结论。所以不必为数据发愁,反而会更容易帮助我们找出答案。

“坚守”--坚守的备考的那份执着。

很多备考的同学每当提及申论备考,无不痛苦万分。“宁愿轮番去做行测题,不愿拿笔写作文”已经成了很多同学的共同心声,因为申论耗时,容易分心,再加上备考的环境嘈杂,所以很难安心完成申论的写作。那么我们确实需要做到“坚守”,坚守的是备考的那份寂寞,坚守的更是备考的执着。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,必须要坚持运用,从分模块开始,逐渐的过渡到做套题,这样才能看得到自己的进步,才能在2020年国考中脱颖而出。

2022国考申论:关于归纳概括题型的解题技巧

从真题来看,江苏省归纳概括命题难度并不亚于国考,甚至有些题目要较其他类型的申论考试难度更大,命题更加灵活,在归纳概括题型中表现尤为明显。现将归纳概括题型的考试特点和答题技巧总结如下:

一、命题较为新颖。

2020试卷A:“给定材料1”勾勒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,请归纳概括出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。(20分)要求:紧扣给定资料,准确全面,条理清楚。篇幅不超过250字。

2021试卷A:“给定资料1-3”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,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。(20分)要求:紧扣给定资料,准确全面,条理清楚,篇幅不超过250字。

从题干来看,命题不局限于归纳原因、问题,而是从“特点”、“理念”等层面归纳,这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提高很多,也不能限于平时习惯的概括问题、原因、影响等题目的要点提炼思路。

二、多限定作答范围

归纳概括题目往往会限定作答材料,不同于江苏省省考以往命题形式(全篇提炼),从这个意义上将,降低了题目本身的难度。

三、作答要二次概括

近年,随着申论命题的逐渐成熟,学生作答能力的不断提升,对于要点提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众所周知,阅卷人批阅申论试卷的时间较短,是根据关键采分点评分,也有主观因素的存在。所以考生要尽量使得每个要点展现清晰、合理、完美。而近年申论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概括某一情况、问题、原因等并简要说明的题型。这实际是对考生二次概括能力的考查。

例:2021试卷A:“给定资料1-3”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,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。(20分)要求:紧扣给定资料,准确全面,条理清楚,篇幅不超过250字。

在体现答案时即应该二次概括,即主旨句+解释说明的形式,会赢得阅卷人的青睐。主旨句是对理念的概括,解释说明是对举措的概括。如:

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自治与共治的理念:(主旨句)T市宁安区针对国际社区的特点,搭建居民议事厅,提出了“老外+老外的柔性化服务模式(解释说明)。

资源重心下沉、关口前移的理念:……

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的理念:……

千方百计保民生的理念:……

精细化的服务理念:……

答题技巧总结: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必考的一类题型,随着考试的逐渐成熟,命题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,不仅局限归纳问题、原因等常规题目,所以考生备考过程中要多做不同类型的归纳概括题目,以防陷入套路误区。

归纳概括能力是作答申论的最基础能力,且结合阅卷的现状,建议考生要在平时练习时形成分类、分条概括的思想,体现二次概括的概括能力。只有在练习中不断提升,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。

参考用书